难忘·我的大学——湖北大学政治系98级班级主页

J 班级主页 J

《风采》>>> 第8期>>>

   见习专版

感受见习           作精心的准备,做多方面的打算

姚琪

从来对三尺讲台都有一种虔庆的敬畏,对讲台后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更怀有一种高山仰止的尊崇,以至我从来都不敢想像那站在讲台后被几十双眼睛齐刷地注视的人中将会有我一个。不为别的,只因“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位置如同上帝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师范专业的学生无论将来从事教育与否,一段时间的实习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随着大四的迫近,心中的惶恐也日益浓烈起来,还好学校未雨绸缪,让我们在开始大四的正式实习之前跟随正在实习的师兄师姐去感受一下实习的气氛,名曰:“见习”。

在教室里做了十几年学生的我们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坐在教室里听课,那种感觉是难以名状的。同学们像我们当初一样好奇地打量着来听讲的老师,只是我们由当初好奇地盯着别人到现在被别人盯得发窘了。我们去听的第一次课的课堂纪律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起初,我还怀疑是不是我太缺乏宽容,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不也一样讨厌死气沉沉的课堂吗?甚至责怪自己一同听课的同学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于是我想,我们久居象牙塔中,已忘了离开中学已经三年了。原来香港的校园片中对学生课堂的描绘一点都不夸张。可以想见,我的惶恐雪上加霜了。

惶恐归惶恐,要来的终归得去面对。所以,我不得不思考这一问题,以免将来束手无策。

我们将要面对的这些学生是我们工作的对象,要做好我们的工作,我们必须好好地研究他们,这是一切的前提。首先,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看,不能不说他们身处于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环境中,对于新事物,准确地说,对于一切世上的东西,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和趋同感。因此,对于引导潮流的前沿阵地——西方和港台地区的流行文化表现出近乎虔庆的膜拜,以至行为上的盲目模仿。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或多或少是受港片的影响,可能有人会认为我又在挥舞道德标尺。其实,在老师背后贴纸条这种行为即便是在“自由的灯塔,民主的堡垒”的美国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吧!其次,作为城市的孩子,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是不容忽视的。正如第一点所说的,他们所接触到的都是最前卫的,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是最优越的,而且他们基本上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幸存者。全家人都在为他们一个人服务,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的自我中心和优越感。加上他们又正处于十多岁的年龄,叛逆和标榜个性成为他们的群体特征。其实,我无意去指责什么,无论是追逐潮流,还是标榜个性都算不上是什么错误。我想说的是,他们在认识事物时还没有完备的辨识能力,还存在着一些偏差,比如,他们一方面强烈地要求个性,反对陈规,喜欢标新立异这本是教育的现代化转化中值得倡导的:但另一方面,他们的个性追求成为时尚追求,奉行拿来主义,什么新奇怪异甚至畸形的东西都成为他们崇尚的对象,最后不可避免的滑向盲目跟风。这就是他们的根本矛盾。

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学模式,对那堂课的课堂纪律就不难理解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我的专业是政治,我就以政治为例来说说。我们的政治老师不可谓不呕心沥血,他们要备课,要写满几大张教案,然后上课时还要漂漂亮亮、规规矩矩地板书在黑板上,将一个原理颠来倒去,倒去颠来地讲满四十五分钟。结果,任你怎样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学生自己搞自己的,根本没听进去。这样的教学效果,我们是吃过亏的。后来又提出了“启发式”教育,要同学们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较之填鸭式,这当然是进步的,但它并未改变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局面。对于自我意识越来越超强的中学生来说,其效果显然也正在日益消退。针对学生的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想,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倡一种“参与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还是以政治课为例,与其老师一个人围拢“内外因关系原理”唱一节课的独角戏,不如先由老师将知识点提出,然后让同学们就一个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这样做的好处,一来迎合了同学们自我表现的心理,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二来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来通过讨论,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发更多的思考,让同学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我想,这样一堂生动活泼的政治课是会改变同学们对政治这门科目的态度的。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宽容,更开放的心态。同学们有时可能会提出一些很傻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的包容,我们不应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应该多给予鼓励。在面对一些刁钻的问题时,更应该表现出我们的大度与开放,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探讨。总之,不要让他们对我们有高山仰止或不屑一顾的感觉,而要让他们从心里真正接受我们,认同我们,甚至把我们当做可以倾心交谈的朋友。如果能做到这样,我认为我们就成功了。

理论往往是非常美好的,可落实在行动上仍然会有困难,因为实际中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那就只能随机应变了。

写完了报告,我的心中对“实习”的日子突然有了一种隐隐的期待!


作精心的准备,做多方面的打算

袁海艳

我相信,“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也相信“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从小我就想当一名教师,胸无大志也好,逃避社会也罢,我也找不出特别的理由。无论今后从事哪种教育,我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这次见习给了我一个走近理想和重新审视理想的机会。在见习中,我们听了优秀班主任,优秀政治教师所作的报告,也听了97级实习生讲的课,还与师兄师姐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我的体会可以用陈老师对我们说过多次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当一名老师不容易,要当一名好老师就更不容易。”的确,要走上讲台,要当一名好老师,我还有在一大段路要走,也将面临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将来我们站在讲台上,面临的可能不再是“面对一片荒漠”的难堪,而是我们的知识能否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忧虑。

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社会经济带来了活力,使人们的生活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教育改革虽起步较晚,但也收到了相当的效果,给沉闷的校园带来了活力,使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处于两种教育的转型时期,但我觉得说我们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并不过分。中学时代的我们即使处于叛逆时期也将老师的话奉为圣旨,不只一个老师也不只一次地对我们说:“站在讲台上,我有一种面对荒漠的感觉。”一直以来,想当老师的我也在寻求避免面对一片荒漠的方法。但通过这次见习,我觉得我的担忧应该走向一个相反的方向,我感到中学生的素质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得甚至有点过分,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我能解答的范围。

二、要加强自身的素质。

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无论是对已经走上讲台的老师,还是对我们这些未来的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老师提高自身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一个老师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座灯塔,老师素质的高低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大片甚至是一代人。所以我们也应该注意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人格魅力。

三、要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道是“活到老,学到老”;也说“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通过见习,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作为学生,我们都讨厌用一份教案教几代人的老师,都欢迎那种能把握时代脉搏,能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的老师;都讨厌那种照本宣科的老师,都欢迎那种旁征博引的老师;讨厌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老师,欢迎那种亲切随和,可被我们当作良师益友的老师。所以,无论是从教学方法上,教态上,还是从知识结构与层面上,学生都给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老师,也许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是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不断趋近于完美。“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同意韩愈对老师任务的解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要达到这个标准,也须不断的学习,充电,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用知识来征服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要广泛涉猎其它有关方面的知识。

四、学以致用,要会想点子。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我在学以致用方面的能力是相当欠缺的,我不会将所学的知识活用于我的说与写中,往往要等到别人用了以后才会茅塞顿开。

无论是政治老师,还是实习生,在讲课的过程中,都用了丰富的例证,而许多例子也是经常看到也考虑过的资料,但若让我讲课,我是想不到用我考虑过的例子来为我所讲的理论佐证的。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收集有关的材料并对其做较为深入的分析,特别注意培养自己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觉得,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使我们的教育走出校门,与外部世界接轨。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相当重要的,说白了,就是要教会学生活学活用,用所学的知识认识、分析、改造世界。

六、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最好的心境去面对学生。

人不可能永远都一切顺心,也有烦恼和不如意的时候,但若带着坏的心情走上讲台的老师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老师一时宣泄自己心情的语言,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中学时代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是人生的紧要关头,这一时期,他们从老师那里接受什么样的指引可能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所以,老师要调整好的心态,面对学生。

七、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微笑与威严之间做何选择?

与实习生们座谈时,他们都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微笑过多,学生对老师就少了必要的尊重;而威严过多,就会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墙,使师生之间少了必要的交流,从面影响教学。也许,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到张弛有度者最好的选择,但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就要在实践中摸索了。

这次见习,给我上了生动一课,给我的收益挺多,触动也很大。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努力,争取使自己达到为人师表的要求。无论今后能否如我所愿走上讲台,这都是我一生中一次重要的经历,使我终身受益。

(原载《风采》第8期 2000年12月)

 

All Copyright:湖北大学政治系98级(2002— )技术支持:huilin网   设计制作: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