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扩招”
侯杰辉
今年高校扩招45万人,使总数达到153万人,比去年增加44%。“扩招”成了盛夏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考生奔走雀跃,许多家庭欣喜有加。
需要明白的是,当前的高校“扩招”是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产业化为基点引发的,它明确地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消费”行为,“扩招”的动因非常清楚,是冲着老百姓钱包而来的,目的是通过激发这种“高消费”,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拉动经济回升来克服当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经济困难。很显然,“扩招”是行政干预调控经济的结果,其实质是为经济界开出的一剂解困药方。
正因为如此,当前的“扩招”就带有先天不足的缺陷,具有急功尽力的短期行为印记。它不是建立在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科学预测的前提下出台的,现在“扩招”进去,三五年后有没有人“扩招”就业,谁都没数。这两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已十分突出,“大专免谈”已不是秘密,大中专毕业竞争上岗当清洁工扫马路的新闻也连连爆出,加上政府裁员、企业工人下岗都正在势头上。这“扩招”是否会使就业难雪上加霜?再说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矛盾已相当突出,现在突然“扩招”数十万人,从决策到实施不过几个月,该“扩”什么专业,倘不经一番调研论证,将来能否“适销对路”?至于有关高校能否适应“扩招”需要,保质保量制造超额新产品,姑且不论。简而言之,“扩招”这“急就章”能否绘得精彩可人,是值得担心的。
接受高等教育,一直是国人的美好愿望,作为一种产业,其市场行情一直被看好。然而,既然是市场,就不能超然于规律之外。任何一种产业政策,都要考虑产品的供求关系。盲目上马生产,必然会造成损失。
每个家庭和考生本人,对“扩招”之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现在被“扩招”进去,享受高等“消费”可能是潇洒的,三五年后的风险也正等待着你,切不可飘飘然盲目乐观。
(原载《风采》第5期
1999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