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忠信老师在中南大法学院
本科2004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04.9.6)
资料来源:中南论坛
作为教师代表,站在这个地方我非常激动,我想说的话很多,但不知道从哪儿说起。我想接着齐院长和刘书记那个话题作为我的开场白。刚刚齐院长讲了我们这个学院的情况,有很多统计数据,说明我们学校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校,我们法学院是全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我还想在这个地方补充一下,我想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数据来说明。举例来说,在1999年,我们学院的老师申报全国人文社科类课题,每年全国大概只有20项课题,99年只有16项,我们法学院的教师获得了2项,占全国的1/8。这是激烈竞争的结果。拿了1/8课题的学校在全国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数据。再一个,刚才齐老师提到的事实,就是2002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全国一共24项,我们法学院的老师获得了3项,1/8。我说这两个数据,我是想证明,我们法学院的实力比我们在外面听到的要好多少倍,这个一点也不夸张。所以我希望大家来了以后,要正视我们的学校,真正认识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法学院。
这几年我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排名,当然有的是民间的有的是官方的,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官方的我们法学院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最好的排名我们排在全国第5名。大家知道全国一共有345所法学院系,还有340所排在我们之后,这说明我们是名列前茅的。大家可能进这个学校后感觉到,我上这个学校好像没有北大清华那么响亮,我们法学院老师没有一个是全国最著名的老师。好像觉得这个学校也没有特别好的校园环境,觉得亏了。其实啊,你们要是整天在网上看到我们有些同学,对我们学校的抱怨、牢骚,你可能后来久而久之没有信心了。但是刚才我把这个数据讲出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学校远比社会宣传的要好多少倍,你别看现在有很多大学的法学院,什么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民大学法学院,什么清华大学法学院,他们很多学校名声很大,但是不一定比我们好,有些地方不是比我们差一点点,而是差很远。
那么大家说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学校没有名教授?我这个地方想跟大家解释一下。我们学校其实有很多教师非常优秀,比如说我们主席台在座的所有老师。但是我们大家听到他们的声音、听到他们响亮名字的机会,要比北大清华的教师少。为什么呢?就像我们这个主席台,话筒放在哪个地方,谁离话筒最近,谁就是赢家,谁就有发言机会。那我们在武汉,我的同学在北京,现在一个个都是名教授。我离那个话筒十万八千里,所以我没有发言权,我没有上电视、上广告、上报纸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老师很多是默默无闻地在练内功。我们老师的功力啊,比得上金庸小说里的那些大侠,只是没有机会显露出来。这是我的开场白,我想说大家一定要认识我们的学校、认识我们法学院,为我们学校感到自豪、感到骄傲。
好现在,我作为一个老师、一个老学长,我想给大家提一点具体的建议。这个建议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怎样度过大学这四年。我想有以下几点具体的想法。
第一,我希望大家小心翼翼的实现过渡。大家在高中时都是最好的同学,你们考上重点大学已经是十里挑一,上重点高中又是十里挑一,算起来就是百里挑一。百里挑一到这里来后,大家都一样,我们都是英雄都是好汉都是冒尖的,一样的平平常常、齐头并进。来了以后有些失落感,不好冒尖。这种失落感怎样面对、怎样过渡,怎样融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里,找到新的规律,在座的同学,这是一个课题。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在座的同学,在高中都是非常刻苦、最勤奋的,整天那个闹钟,发条拧得非常紧。我们大学跟高中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没有强制。一到这种情况,每个同学的反映就不一样。有的同学在这种环境里发展出自强、自尊、自信、自立,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像脱缰的野马,要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这种同学会用几种方式来表现对过去教育模式的反叛:整天玩游戏、整天上网、整天谈恋爱。而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作为兄长、作为学长,非常非常忧虑。我想提醒大家,你是百里挑一的,你们是社会的精英分子,你们不是平民大众,你们是社会上的英雄、是好汉、是豪杰、是大侠,所以你要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精英、我是豪杰,我跟别人不一样!你不能用平民大众的眼光、标准来衡量自己。这是我对大家的基本要求。我现在最反感的就是那样一种同学,整天衣冠不整,睡觉没醒的样子,满口子的市井语言,都是那种小商贩、小流氓的语言。那个样子像作家王朔写的一个小说,叫——我是流氓我怕谁。我最反感的就是这种同学。我希望我们同学要当精英,要摒弃这样一种恶习,要把自己当成领袖、精英、人群代表——就是我们讲的师范、师范。你是人民师范,你是道德师范、学习师范。你到哪个地方,你就是别人的章法,你就是别人的师表。特别是我们学法律的。我们法学院实际上是个法律师范学院。为什么?因为你出去即使不当老师,你学好法律之后你要出去执法,要去从事各种法律工作。你将来就成为你身边人群的老师。你走在路上,你就是一个长嘴的,会说话、会走路的法律条文、一个法律模范,你就是标兵。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要学法律。这是我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想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大学里的条件。我们有的同学听了几次课后会失望,觉得大学老师讲课没有高中老师的好听,一点也不生动、活泼,好像很枯燥。但是我告诉大家,越是高深的理论,越是枯燥。要你听枯燥的理论本身是你的档次,是你的待遇。一般人想听还听不到呢。我记得我在苏州大学听课的时候,有个同学上课的时候跟就跟我讲,说为什么一讲案例的时候我们就醒了、就提起精神了,一讲理论的时候我们就反应冷淡?后来我说,那就怪你自己,怪你自己档次不高。我说我有一个比喻:案例相当于大米表面的那层皮,就是糠;理论精华相当于白米。你们只想吃糠不想吃米。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从今以后,你进入这个学校,希望大家都成为追求吃米的一群,不要成为追求吃糠的一群。
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大学,除了我们的老师能把我们带入知识殿堂之外,我们还有很多非常好的条件。我把我下面要讲的总结为四个数字——“一一二二”工程。只要在座的各位在大学四年间,按照我这个建议实现这个“一一二二”工程,你毕业的时候肯定感到非常充实。那么哪个“一一二二”呢,我具体讲。
四年期间,一定要读一百本书。在图书馆,或者在老师、在同学那儿借,一百本学术著作。你要没读这一百本书,你就白上这个大学。
第二个“一百”,是请大家在期刊杂志上面、在互联网上面,要查阅一百篇学术论文。如果你要是不愿意在网上查阅学术论文,你只想上网打游戏、聊天,那你这四年,白白浪费了。
后面还有两个“二”,具体是这样的。我们学校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北京的、上海的,各种学术名家经常到我们学校来讲座。请大家在大学四年期间,一定要踊跃的自己寻找机会,到现场,哪怕只是凑热闹也凑个热闹,平均每年听五场讲座,四年二十次讲座。如果你要没听二十次讲座,大学四年毕业以后,你说,我一个讲座都没去,那我觉得你是一个非常非常低档次的人,只是一个混文凭的人而已,你就不能算是一个大学生。
最后一个“二”。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体会,就是一个人你要想自己当精英,想当有知识层次的人,一定要学会讨论,一定要善于讨论。那我建议,这个“二十”,就是,在大学四年期间,一定要在你的宿舍里面、在你的教室里面,或者在其他什么场所,跟你的同学、包括跟你的老师,有二十次学术上的激烈的讨论、争论,我把它简称叫“学术抬杠”。就是我一定要抬杠,一定要坚持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为了说明我正确,我一定要去找很多理论,压倒你。我们上大学宿舍里有卧谈会,谈到深夜一、二点,老师敲门说睡觉才睡觉,那么讨论的问题,没有任何其他的问题,就是学术问题。
那么大家说,你这么说好像搞得我们特别累,你不知道我们这代什么人。我以前跟同学们讲课,有的同学告诉我说,范老师啊,他说你不了解我们这代人,我们这代人在网吧里面长大的,你们那代人是在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下长大的,我们两代人不一样。当然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我认为社会上的某些理念未变,人生的基本目标未变,社会发展的轨道未变,那么我们在大学里面的责任、使命也不会变。既然不会变,那么我就绝对不赞成,说我们这一代人是网吧里面长大的一代。网吧里面长大的一代这种说法的背后,就是说我们这一代是跨掉的一代。我想在座的同学绝对不会接受这种说法,大家接受吗?不接受吧?我想你们要用你们的行动、用你们的成就来粉碎这种说法。这就是我作为一个学长,对大家,最大最大的希望。
好,谢谢同学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