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全日制本科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院法学系 陈会林编 2003年6月)
总
说
明
一、大纲编写依据:
主要参考《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和《中国法律思想史自学考试大纲》以及其它教材。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中国法律思想史的内容、特色与发展轨迹,领悟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智慧与教训,提高法学理论素养,同时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传统资源。
三、教学方法:
除常规教学方法(讲授、问答、启发、讨论等)之外,尽量运用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辅助教学。
四、预修课程及相关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各主要部门法。
五、总学时及学时分配建议表
中国法律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总学时为36学时,则本课程的教学只能在兼顾系统性的前提下选讲重要内容。具体安排见下表。
章
|
内
容
|
36总学时
|
备
注
|
导论
|
|
1
|
|
第一编
|
起源时期概述
|
1
|
|
一
|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
|
二
|
西周周公的礼法思想
|
2
|
|
第二编
|
争鸣时期概述
|
1
|
|
三
|
儒家法律思想
|
5
|
|
四
|
墨家的法律思想
|
(自学)
|
|
五
|
道家法律思想
|
1
|
|
六
|
法家法律思想
|
3
|
|
第三编
|
整合时期概述
|
1
|
|
七
|
西汉前期的探索和儒学独尊
|
3
|
|
八
|
汉唐之间的思想激荡和法律的儒家化
|
2
|
|
九
|
隋唐之际整合的完成
|
2
|
|
第四编
|
定型时期概述
|
1
|
|
十
|
道统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
|
十一
|
社会批判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
1
|
|
十二
|
明君清官的法律思想
|
(自学)
|
|
第五编
|
变革时期概述
|
1
|
|
十三
|
变法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
4
|
|
十四
|
启蒙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
1
|
|
十五
|
革命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
2
|
|
第六编
|
综论
|
|
|
十六
|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
1
|
|
十七
|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容
|
1
|
|
十八
|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
|
2
|
|
导
论
一、法律思想和法律思想史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意义
第一编
起源时期:夏、商、西周
概述
一、农耕文明与早期法观念
二、宗法政治与早期法观念
三、伦理法思想的发生
第一章 夏商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第一节 “王权神授”说
一、“有夏服天命”
二、“殷人尊神”
第二节 “恭行天罚”论
一、“天用剿绝其命”
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三、殷商酷刑
第二章
西周周公的礼法思想
第一节 周人“尊礼”
一、中国古代之“礼”
二、周人“为国以礼”
第二节 周公的“德-礼”之法思想
一、“以德配天”说
二、礼治思想
第三节
《吕刑》对周公法律思想的发展
一、德刑并用
二、司法原则
三、刑罚原则
四、严惩不法官吏
第二编
争鸣时期(轴心时代): 东周(春秋战国)、秦
概述
一、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
二、士的崛起与百家争鸣
三、君主主义理论的发展
四、诸子百家在法律观上的论争
第三章
儒家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孔子的仁法思想
一、孔子其人及其法律生涯
二、仁法思想的基本原则
三、仁法思想的基本内容
四、孔子法思想评析
第二节
孟子“仁政”法律思想
一、孟子其人、作品与思想
二、仁政之法律思想
三、孟子法律思想评析
第三节
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
一、荀子其人、作品和思想
二、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
三、荀子法律思想评析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兼爱”的理想法观念
一、“天志”的法律来源
二、“天志”之理想法
三、“兼爱”是“天志”的核心
第二节
墨家的立法和司法思想
一、“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
二、“为万民兴利除害”的法律价值论
三、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法律任务论
四、君主集权的法制统一观
五、相爱、互利、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
第五章
道家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老子》“道法自然”的法哲学观
一、老子其人、书与思想
二、
“道法自然”的法哲学观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思想:
四、犯罪根源与息讼思想
第二节
《庄子》的法律虚无主义思想
一、庄人其人、书与思想
二、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
三、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
第六章
法家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春秋末期法家产生时期:管仲、子产、邓析
一、管仲“以法治国”的思想
二、子产“铸刑书”
三、邓析的“事断于法”
第二节
战国初期法家形成时期:李悝、吴起
一、李悝著《法经》
二、吴起的“明法审令”
第三节
战国中期法家发展时期:商鞅、慎到、申不害
一、商鞅“重法”
二、申不害的“任法”“重术”论
三、慎到“尚法”“重势”说
第四节
战国末期法家集成时期:韩非
一、韩非其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韩非的“以法治国”论
三、法、势、术三结合理论
四、重刑主义
五、韩非法律思想评价
第五节
秦国秦朝法家实践时期:李斯和赢政
一、李斯“以法为教”、“深督轻罪”
二、赢政“事皆决于法”和苛法酷刑
第三编
整合时期: 两汉、魏晋、隋到唐中叶
概述
一、整合时期的法律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线索
二、主流法律思想的基本形态和内容特点
第七章
西汉前期的探索和儒学独尊
概述
第一节
黄老思想中的法律观
一、“约法省禁”、“与民休息”
二、“刑不厌轻”、“罚不厌薄”
三、文武并用,德刑相济
第二节
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
一、“以民为本”论
二、“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
三、礼义为先,礼法结合
第三节
董仲舒的神化纲常伦理法思想
一、“汉代孔子”
二、“圣者法天”(“王者法天”)
三、“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德与刑的关系
四、“天子”与“纲常”:立法的神化与儒家化(纲常化)
五、“春秋决狱”:司法儒家化
第八章
汉唐之间的思想激荡和法律的儒家化
概述
第一节
王充和桓谭对谶纬神学批判中的法律观
一、 王充“疾虚妄”的法律思想
二、桓谭“非圣无法”的法律批判精神
第二节
玄学中的法哲学观
一、何晏、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法哲学观
二、稽康、阮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观
三、郭象“名教即自然”的法哲学观
第三节
葛洪和鲍敬言的法律观
一、葛洪“道表儒里”的法律观
二、鲍敬言的“无君”论
第四节
魏晋律学
一、杜预《律本》的法律观
二、张斐《律表》的法律观
第五节《晋书·刑法志》中的罪刑关系论
一、张斐、斐 *
:法定刑与非法定刑相结合
二、刘颂:法吏、大臣、“人主”分别适用不同的定罪量刑原则
三、熊远:限制“经义折狱”
第九章
隋唐之际整合的完成
概述
第一节
隋唐统治集团的法律主张
一、杨坚重德礼的法律主张
二、李世民德本刑用的主张
第二节
《唐律疏议》中法律思想
一、儒家(纲常)伦理:《律疏》之立法指导
二、“十恶”之罪名:纲常名教的法律化
三、宗法伦理:定罪量刑的基本原则
四、维护父家长制:婚姻家庭法的原则
第四编
定型时期:唐后期、宋、元、明、清前期
概述
一、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定型
二、定型时期法律思想的持续稳定
三、定型时期法律思想内容的僵化
四、定型时期法律思想稳定与僵化的原因
五、定型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第十章
道统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法律思想
一、“仁义”为本的道统论
二、圣人立法设刑的法律起源论
三、性三品说与德主刑辅论
第二节
理学家朱熹的法律思想
一、“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二、“天理”与法的本质及价值论
三、“人欲”与犯罪根源及预防论
四、德礼政刑关系论
五、原情重伦的司法原则
六、严本宽济的刑罚论
七、“其要只在得人”的人与法关系论
八、“仁义为先,不急功利”的变法论
第三节
心学家王阳明的法律思想
一、“破心中贼”:犯罪根源及预防论
二、教化为本,刑名为辅
三、赏罚必当,执法必以公心
第十一章
社会批判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柳宗元的法律思想
一、源于“德”“势”,非受于天的法律起源论
二、法制悖乱与天不相预
三、礼法关系与复仇问题
第二节
陈亮、叶适的功利主义法律观
一、陈亮“王霸并用、义利双行”的法律观
二、叶适重功利、轻刑罚的法律主张
第三节
明末清初批判思潮中的法律主张(黄、王、顾)
一、黄宗羲立“天下之法”的法律思想
二、王夫之“本天下之大公”法律观
三、顾炎武“公天下之法”和重德教的法律主张
第十二章
明君清官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治国明君朱元璋和康熙的法律思想
一、朱元璋的重典治国论
二、康熙慎刑杀和重“治人”的主张
第二节
儒臣清官包拯和海瑞的法律思想
一、包拯不私权贵的执法主张和实践
二、海瑞对儒家法律主张的信守与笃行
第五编
变革时期:清后期至“五四”运动
概述
一、变革: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二、法制变革的思想资源
三、变革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线索
四、变革时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
五、变革时期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十三章
变法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一、龚自珍的“更法”思想
二、魏源的变法思想
第二节
洋务派张之洞的法律思想
一、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
二、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二、康有为的法律思想
第四节
清末“礼法之争”
一、清末“变法”、立宪与修律活动
二、清末修律活动中的礼法之争
三、清末与礼法之争评析
第五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一、
儒西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法权统一和执法公平的法制思想
三、“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思想
四、以仁道为原则的刑事法律思想
五、重视法理学研究的法学思想
第十四章
启蒙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严复的自由主义法律观
一、法治的真谛
二、自由主义法律观
三、启蒙思想与保守主义
第二节梁启超君主立宪的法律思想
一、救亡图存的变法思想
二、倡导民权与权利论
三、自由观念与君主立宪学说
四、法治与人治相结合的人治主义
第三节
胡适的“好政府主义”宪政观
一、自由主义的法治观
二、“好政府主义”的宪政观
三、呼吁人权保障
第十五章
革命思潮中的法律思想
概述
第一节
章太炎的法治与宪政思想
一、力主法治,反对人治
二、总统制民主共和国的宪政观
三、保护平民权利的立法观
第二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法律思想
一、“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
二、重视法律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
三、法治与民主相结合的法制思想
四、“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理论
五、对西方“法治”的憧憬与对国会作用的思考
第三节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一、李大钊“青春中国”的法律观
二、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第六编
综论:发展与特点
第十六章
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从原始法观念到礼法观
第二节
礼法分合的思想历程
第三节 “取法泰西”与“中西会通”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内容
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天人合一”之法观念
二、“德主刑辅”之治国方略
三、明君专制之法律原则
四、宗法伦理之法律规范
五、律学之法律研究方法
第二节
封建社会若干具体法律问题的争论
一、刑法方面
二、民法方面
第十八章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儒家伦理:中华法系之魂
一、中华法系与儒家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法文化特质:伦理法
三、儒家伦理法的含义和特点
四、儒家伦理法的基本原则
五、儒家伦理法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法律的儒家化
一、两汉:法律儒家化的孕育期
二、魏晋:法律儒家化的发展期
三、北朝:法律儒家化的完成期
四、隋唐:法律儒家化的定型期
第三节
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儒家伦理法的内有精神
一、天、天子、民的三角形结构
二、天理、国家、人情的三角关系
附
录
一、教材:
《中国法律思想史》俞荣根主编,范忠信、刘笃才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
二、参考书:
(一)其它教材:
1.
《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大98年
2.
《中国法律思想史》刘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3.
《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4.
李光灿、张国华总主编:《中国法律思想通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5.
杨鹤皋主编:《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安徵大学出版社,1997
(二)著作
1.
杨鹤皋《先秦法律思想史》,中国政法大学90年
2.
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上下编),98年商务印书馆再版
3.
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92年广西人民出版社,96年再版
4.
武树臣主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大94年出版
5.
张仲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6.
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
7.
范忠信《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2
8.
[日]贺滋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9.
倪正茂:《法哲学经纬》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0.
江山:《中国法理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11.
俞根荣:《道统与法统》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
12.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4月
三、相关网站:
1、法律思想网:
http://www.law-thinker.com
2、法律史学术网:http://www.legal-histor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