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上得去月球,住得了井底
写作时间:
来源:http://www.xici.net/d196938775.htm
昨天忙了一整天,回到家之后,信手翻手机上的新闻端,前后只看了两则新闻,一则是中国政府对探月计划的规划问题,一则是北京大量存在住井下的贫困人群。中国模式一直是两极分化严重的模式,自古使然。尤以到当代之后,科技发展,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程度之间,严重不对等。
在中国大量的居民还在饿肚子的年代,中国就能成为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可以自主引爆原子弹、氢弹的国家,这种勒紧裤腰带搞科研的气势,真是资本主义国家没法实现的。中国人,从上到下,都特别有大局意识。我在数日前批评电影《大明劫》,主要观点便是,它太有大局意识了,怀揣着帝王的大局横扫天下苍生,这种为了大局可以杀人的思维模式,尚且不如《小时代》的纸醉金迷对普通百姓有好处。
在中国当下,依旧存在一种思潮,如果我们说,让政府缩减开支、精兵简政,基本上人民群众都会拍手称道,但是,要是说,让中国的科研减少财政支出,可能还会有大量的中年人持反对态度。在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中,就是,全民一起勒紧裤腰带,好钢用在刀刃上。当年的刀刃,也许就是保家卫国,和平年代的刀刃呢,也许就是这个航天科研。
中国航天科研的财政支出,至今没有公开的准确数字。根据一些侧面资料推测,中国上月球的经济成本,至少是每个中国人都要拿出大几百块钱来。我们每个公民都在通过消费来完成了间接或者直接的纳税,这些纳税,就是我们为航天出的钱。当然,为中国上月球做贡献的,也包括北京那些住井底下水道的贫困人群。
前段时间,瑞典某学者来中国上海访问,一位国内较知名的女作家作陪。过后,这位女作家回忆说,该瑞典学者一面惊叹于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一面又为国际化身后便是弄堂贫民区的诧异。这种现象,在中国城市,全部存在。即使北京,也是一样。如果大伙感兴趣,到北京西站,出北门,过天桥,在右手边,便是一片破旧的平房,住的,都是底层。你很难想象,城市中还有大量贫民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国家,能够在太空科研中,取得世界前三的水平。
如果大家看过美国电影《普罗米修斯》的话,一定记得里边的一些桥段,美国科学家上外太空的钱,竟然是一个企业家资助的,而非政府行为。这个便很有意思。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外星探索的科研,已经开始市场化,政府财政介入逐渐减弱。科研,也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要讲求投入产出比值了。中国的科研,目前,还很少涉足市场化问题,虽然我们也一再标榜将某某飞行器送上太空是在科研某些民生项目。但从至今看到的成效来看,产出与回报比例,严重不对等。我们更多的,可能还是政治需要。
对外太空进行科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这个科研的投入,要与时代需求同步,不能过分领先于时代。我们现在着急将人送上月球,是否好比是宋朝人要造一艘辽宁舰一样呢?拿明朝航海为例,开拓海洋,确实是明朝之未来的需要,但投入过分大于产出,也直接造成了明朝财政的虚弱。中国若着急送人上月球,且不考虑市场投入产出比值的问题,那必然造成国库空虚问题。
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就是很多人还要勒紧裤腰带。是继续勒紧,准备上天,还是让民众先吃几个包子补充一下体力呢?航天科研,若超越国家民众的承受能力,必然直接摧毁一个国家,不但不会带来正面作用力,相反会将国家民众重新带入贫困。
省几百块钱,给住下水道的,应该比给上天的好。从美苏对月球的科研来看,其投入产出也严重失调,如此巨额的花费背后,不过是带回几百斤的月球土壤罢了。中国新一届政府面对的,首先是地方各级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中国政府若想平稳过渡,必须要一面保障民生不退步,一面又要正式勒紧政府的裤腰带。财政如何支持,将钱花在哪些地方,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惩治贪腐,自然有多余的钱去科研了。
为了财政收入需要,新一届政府还是狠抓了一批贪腐。中国经济能否平稳着陆,还有待时间考量。但体制臃肿、贪腐横行问题不除,会加速灭亡。新一届政府一面严打腐败,一面勒紧各方面财政支出,算是温火慢炖,能否让中国日渐痊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所以,新闻上说,中国暂缓送人上月球的计划,我并不觉得诧异。相反,我倒是认为,中国科研,急需与市场对接,科研要有经济效益,不能一味投入。纳税人的钱,都是滴血滴汗的。当然,暂缓并非意味着放弃,当中国扼住了体制腐败,民生逐渐改善,民众不用勒紧裤腰带,市场经济完全开放、市场化的时候,再重新我们当年的宏图伟业,未尝不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