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讯·法学教育 >> 学术研究·论文指导 >> 浏览文章

文章的五重境界

 

周溯源

(作者系《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博士)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依此引申,作为学问载体的文章(包括部分文学作品),是否也有境界之别呢?在笔者看来,亦可大致分为五重境界。

第一境界,准确明白。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准确、讲明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通畅,让读者一看就懂,尽量避免字词孤僻而难认、句子太长而难读、语意杂糅而难懂的现象。语言的明确源于思想的明确,思想的明确必然要求表达的明确。高尔基说得对:世界上没有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话语来表达的事物。(当然,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论著除外)问题在于作者是否有这样的追求,是否肯下工夫。

第二境界,生动形象。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不仅把事与理说得准确明白,而且绘声绘色,让人读起来有兴致,有美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生动形象就是要求有文采,讲究形象思维,善比喻、会用典,还有点浪漫幽默。

第三境界,简洁凝练。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理,论题集中,不蔓不枝,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干净利索,像金刚石,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恩格斯指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有人视简洁凝练为一种风格,其实更是一种功力。倘若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能力,就很难做到提纲挈领,高度概括,避免芜杂,一语破的。鲁迅晚年的杂文,大都千字左右一篇,短的仅几百字,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回味无穷,正是源自他文学家兼思想家的底气。

文章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思想,不在于字数。巨著并非皆长篇。《论语》只有12700多字,《孟子》只有35000多字,而《老子》不过5000言。显然,它们成为传世经典,是因其思想而非因其篇幅。

当今信息化时代对短文的期待更迫切,无论是大事情还是大道理,都应写得短些、实些、精些,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最精彩的内容。当然,那些题材重大、内容丰富的文章,该长还得长。但是,即使是非长不可的著述也要力避冗章、冗句、冗字,应切记歌德的忠告:不要把时间、才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语言上。

第四境界,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质朴自然并非拒绝雕饰,而是雕饰之后又不露痕迹,是饱经历练而臻于炉火纯青,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自然天成,但一个绿字,却是经过等数易而后得之,最终达到《庄子》所说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境界。

第五境界,创新出彩。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文章自古贵创新,创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韩愈,力主文章必须创新,惟陈言之务去。戴复古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郑板桥尤喜简洁凝练与创新出彩,由衷地赞美:删繁就简三秋稠,领异标新二月花。

创新出彩,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方法、表述、结构、体裁、风格、学派、理论体系,等等。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来,让人开卷获益,爱不释手。如《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近年来主流媒体和学者的文论中,也出现一些新亮点,为人们喜闻乐道。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

义理创新大致有四种形式,一是开新域——从头说,二是改旧论——重新说,三是有发展——接着说,四是分取舍——扬弃说。文以意为主,意为文之魂。杜牧指出: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李渔认为: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乃为上乘之作。

准确明白是为文的基本境界,生动形象、简洁凝练、质朴自然是较高境界,创新出彩则是更高境界。文章境界的提升,取决于多种因素,诸如文字功底、写作技巧、生活阅历、学养程度、情感状态、性格气质、志向追求,等等。民谚曰:《文选》烂,秀才半;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要博采厚积,夯实基本功。程颐说: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袁枚说:一诗千改始心安,讲的是要反复推敲、修改磨砺。韩愈说他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批于百家之编;郑板桥说他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讲的是要毕生钻研,锲而不舍。

文章高境界的背后是特立独行,是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深化、造诣的深厚、追求的坚韧。许多名句名作即是苦难的结晶、生命的羽化。古往今来的好文章,无一不是博采众长而又独辟蹊径,实事求是而又巧于表达,厚积薄发而又千锤百炼,真情实理而又善美兼具。陆游做诗近万首,创作经验只有十个字: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诗外工夫是什么?笔者认为首要的是理想、信念、精神、责任。没有高尚的人生追求,怎会有血性的文章?心灵如沙漠,笔下不会有绿洲。生活庸碌空虚,文论哪来气象万千?不关心民众的痛痒、民族的进步,怎能撞响时代的大吕黄钟!

孟子倘若没有对大丈夫气节的崇尚,写不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动人格言;司马迁倘若没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抱负,不会忍辱负重写出绝唱《史记》;陆游倘若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拳拳赤心,写不出位卑未敢忘忧国忧国复忧民;倘若没有对祖国积贫积弱的忧心如焚,对独立富强的魂牵梦绕,没有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急迫使命,孙中山就不会率先喊出振兴中华,提出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毛泽东倘若没有对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力的信念,写不出《论持久战》……

由此可见,要提高文章境界,必须提高思想境界。心如日月,文方有日月之光。

自古以来,妨碍文章境界的提升:不外乎社会环境和文人素质两个方面。从社会环境看,有六朝以来形式主义文风的熏染,隋唐以降八股科考的诱迫,焚书坑儒之后文字狱的桎梏,创新氛围不浓,法制保障乏力,等等。从文人素质看,则有学养、追求、文风等因素。文章境界不高,主要表现在:

一是内容空疏,陈言老调多,空话套话多。或是有内容却远离民生与学术的紧要课题。

二是盲目求长,烦冗拖沓。为何烦冗拖沓呢?或是私于自是,不忍割爱;或是以长为贵以长为能,简单地认为篇幅越长越有学问、部头越厚越有分量;或是不善提炼概括、剪裁取舍;或是为世风习染,言必戴帽穿靴;或是追求周全稳妥,面面俱到。在当今,有的是受以量取胜时尚的影响,为统计成果的量化指标而拉长注水

三是创新不足,甘于平庸。大凡传世名文,必有创新之处,必具高境界。当然,对于一般作者的一般文章来讲,达到基础境界即可,倘能达到较高境界当然更好。但对以写文章为职业、对从事社会科学和文学创作的人而言,理应追求高境界,多创精品力作——“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衔华而佩实;具有令人信服的真,令人感动的善,令人欣悦的美,意新语工,文情并茂,含金量高,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独到的见解启迪人,用先进的观念引导人,用公正的舆论督促人,用真理的力量鼓舞人,用真善的情志感染人。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有志于立言者,当努力攀登文章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