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县”和“县令”的区别
来源:“史海观复”网(网址见后);作者不详。
原题:“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说明:本文仅供参考。有些表述(例如“中央分权”)不准。转载时对有关史实没有考证。
“知县”和“县令”都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这两个词很接近,听起来好像都是一个县的长官的意思,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甚至在很多小说和影视作品中,这两个词也经常被混用。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这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思却是天差地别。在历史上,“知县”和“县令”的使用时间段、隶属和发展路径以及功能职权都是不同的。
一、使用的年份不同
知县这个官职最先出现在唐朝,当时称为“权知县令”,是朝廷大臣一种暂时的任务,而不是一种官职。宋朝成立以后,为了将权利更近一步地掌握在皇家手中,朝廷会委派一些京官去地理位置特殊或者经济不错的重要大县担任“知县事”,简称“知县”,比普通县令官职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县的职位在宋朝后期设置得越来越多,并且逐渐取代了县令成为地方县的真正掌权人。宋朝以后,元朝将县的长官称为“县尹”。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沿用了宋朝的制度,都将县行政长官称为知县,县令这个名称不再使用。
相比于知县,县令的使用历史更为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推行变法,把原来分散的小乡镇集中起来命名为县,并且将行政长官称为县令。后来魏国,赵国,韩国也跟随秦国设立县令,这一官职名称就一直沿用到了宋代,之后被知县取代。
县作为一个行政区虽然成立得早,但是各个朝代县令的管辖范围和品级还是有些变化的。秦汉时期,有万户以上的居民的地盘划分为一个县;晋时标准下降到一千户;北齐时将县分为九个等级,县长官一律都称县令。
隋唐时期的县令官职等级取决于他所管辖的县的等级,有县正五品上、正六品上、从七品上至从七品下的区别。
二、隶属、发展路径不同
知县产生之初就是为了帮助朝廷更好地集中权利,所以隶属于朝廷,知县的出身,任命,升迁都属于朝廷做决定。
在宋朝做知县有很多途径,比如举荐、摄官、进纳、流外及百司胥吏转迁等。一般有两种方式任命,一种是宰相特别任命的知县,称为高配知县,又称堂除;另一种是由中央吏部负责考察并统一委派的普通知县,也有少数由皇上亲自任命。
任期为三年一任,满任后,有通判、签判、干办公事(勾当公事)、知州、监司、在京职事官等多种去向。
到了明朝,前期知县大多由保举、荐举产生,担任知县的人大部分是监生、吏员等,后科举制成为主要选官途径,大部分知县从举人和责生中产生,任期为九年,可升为御史、文事、知州、判官等。
清代知县的出身面比较广,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士、举人、贡生等都可以担任知县,也可以从议叙、官学生、俊秀、吏员、捐纳等出身。任期普遍不到三年,升迁后的任职情况看,主要是知州、知府、主事和同知等。
县令属于地方官员,县令官位属于七品,在九品制的官员体系中属于中下,在古代属于一个县范围内的最高领导者,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县或县级市的第一领导,他们受到朝廷的束缚没有知县那么紧,而是受到上一级地方官员的管束。
在隋唐之前,科举制没有实行,县令的选任一般都是靠推举,所以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个别出身不是太高的,大多有跟从名师经历,或者在忠孝节义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比如张飞也当过县令。
在升迁上,郡县制时期县令由郡守直接管辖,每年郡守都会对县令进行考核和平时检查,多根据在任期间功绩决定升迁程度。
三、职权不同
在知县刚刚成立的唐朝时期,知县是在地方官员缺失时朝廷派过去暂时主持工作的官员,并不是县里的常设官职,这时知县的“知”是主持的意思。
到了宋代,朝廷下派了更多京官去地方县担任知县,都是皇帝的心腹大臣,全称是“权知县事”,就是权且担任知县事的意思,时间一到,还是要回去做京官的。
所以在宋代,知县的地位要比普通县令高得多,然而他们受到朝廷的约束也更多,这也是皇帝希望看到的,于是从宋朝知县逐渐取代了县令。取代了县令之后,知县也成了独霸一方的父母官,朝廷为了回收权利,又从朝廷派出了巡抚等受掌控的官员。
因此虽然明清时期知县取代了县令成为一县之长官,但是职权却有所减弱,知县的最大职责就是税收,治安和诉讼有很大一部分被剥离给了乡村缙绅。所以在影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乡绅有处死普通人的权利。
那么在没有受到中央分权时的地方县的长官县令有那些权利呢?古代县令职权面之广泛,几乎管辖了一个县里所有的事物。
比如秦汉时期,县级机构的职能和架构都效仿中央,县令不但负责税收、治安、诉讼等行政职责,还拥有一定的军权。直到宋朝,县令下还辖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这么大的权利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确实可以实现在一方土地上只手遮天,难怪自古以来都被老百姓称为“县太爷”、“破家县令”。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公孙瓒以后被任命为平原县令,他在任上时充分利用自己县令的权利,对原本贫穷混乱的平原县大加治理,对百姓“勤施善政”,在农业生产、经济贸易、社会治安、人口、税收等都进行优化改革。等他离开平原县时,那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县,老百姓因此纷纷跪在路边相送。除了造福当地百姓,他还能为自己招兵买马,积草囤粮,扩充自己的势力。
本文来源:
https://post.mp.qq.com/kan/article/1820217073-1468376389.html?_wv=2147483777&sig=508f0c65cca6a9d3262b924233d785ad&article_id=1468376389&time=1615450555&_pflag=1&x5PreFetch=1&rowkey=7856049d14855652&cc_media_type=10001&share_sourc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