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讯·法学教育 >> 浏览文章

“评聘不分、以聘代评”何时改?

 

职称是专业人员的第二生命。评聘不分、以聘代评,用行政管理评价和决定专业人员的学术水平,“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不仅是惰政的表现,而且违背学术规律,是我国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最大的弊端之一。

20171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此次深改意见,对于“评聘不分”体制,不仅没有改变的意思,而且似有强化趋势,提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础”。“评聘不分、以聘代评”改不改?何时改?

参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网评一:

荒诞的职数指标限制规定,高一级职称的教师不退休、不死亡,低一级职称的教师就无法晋升,这种“你死我活”的体制,扼杀了教师成长欲望,严重地影响了教育价值的公平性,打击教师工作积极性,形成了极坏的价值导向作用。现行职称评审制度已成为权利垄断的市场、腐败产生的根源,教师们为晋升送钱、送礼、倾轧同事、弄虚作假、甚至不惜做情人,以换取专业尊严。

 

网评二:

要学习、借鉴台湾等地区教师在规定的职级任期内,称职即无条件晋升的自然晋升机制,从制度上铲掉腐败的根源。

在我国台湾地区,根据《大学法》《教育人员任用条例》的规定,教师的职称升等与职务聘任是分开的,即评、聘分离。职称升等是“自动”的,例如,讲师只要达到了副教授的基本条件,就“自动”(仍需经过教师评审委员会评议)升等为副教授,根本不存在“指标”或“名额”限制一说。但职务聘任是有岗位名额限制的,讲师升等为副教授,但不一定就能聘为副教授。教师职务聘任分为初聘、续聘、长期聘任三种。

大陆评聘不分、以聘代评,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表现,是滥政或惰政的表现,是权力任性的表现,有权贵或既得利益者故意制造腐败空间的嫌疑。

 

网评三:

职称之所以成为压在老师身上的一座大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职称有名额限制,任你能力再强、成绩再高,只要学校的名额已满,你就没有任何机会。太多优秀的教师,在狼多肉少甚至有狼无肉的评职中,争得头破血流,抢得斯文扫地,蹉跎了岁月,浪费了青春。

2017年,希望能制定一个通用的职称标准,只要够条件就自然晋升,而不再是像挤牙膏似的一点点往外挤名额,让老师们怨气冲天。

 

网评四:

改变现行职称评定政策,放开名额限制。

实行职称评定的目的应该是对于老师工作能力的认定和工作热情的激励。而现在成为压在老师身上的一座大山。评上的人老师得不到尊重,评不上的人满腹怨言。主要的问题是名额限制和条件的无厘头。一个单位,不论所有的教师多么努力,都是按着比例、指标进行晋级。就如臭名昭著的“末位淘汰”方法一样,不管最后一位人员多么优秀,也难逃出局的命运。

2017年,希望改变现行职称评定政策,放开名额限制。制定一个宽松的职称标准,让够条件老师都能自然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