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追思易江波 >> 浏览文章

与江波交流三事:在两校学术追思会上的发言

 

与江波交流三事:易江波代表作写作出版相关事宜

——陈会林在江波周年祭日学术与谈会上的发言

 

说明:

2016413日是易江波博士去世一周年祭日,14日中午12:00:-13:3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湖北警官学院联合举行题为“江湖之道:本土区域法制经验研究”的与谈会(学术午餐会,中南法学新视野学术沙龙第29期),以特有的方式追思江波。会议议题是围绕易江波的代表作《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聚焦于汉口码头的考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一书,追忆易江波的为人风范与学术人生,缅怀江波。与谈人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苏彩霞教授、陈柏峰教授、武乾副教授、陈会林副教授、罗鑫博士,湖北警官学院的萧伯符教授、马忠泉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易江波的求学之地(本硕博均毕业于此),湖北警官学院是江波去世前的工作单位。

下面是我在与谈会上发言内容的整理稿。

 

 

 

今天的主角是易江波,但在现世江波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个事实,我至今难以置信,音容宛在,言犹在耳。去年年底我到武汉市档案馆查资料,谈及江波,我告诉工作人员江波已经去世,他们也不相信,“虎背熊腰,虎虎生风,怎么可能就不在了呢?!”昨天我们到了江波的老家、江波的长眠之地——仙桃市干河镇袁市村——祭奠了江波。

作为江波同门同地的博士师兄,在江波生命的最后十多年中,我可能是与他交流最多的人之一。不管有事无事,最多不过两月,江波都会打电话,开头语总是:“会林兄(有时叫‘老大’),最近有什么新的信息没有?”

今天我们聚议江波,缅怀江波,想说的话很多。《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聚焦于汉口码头的考察》一书,是江波的代表作,鉴于时间关系,我这里只说这本书在写作出版过程中与江波交流的几件事情,以示对江波学术人生的追思。

江波在书的“后记”中说:“求学期间,有师兄咸鸿昌、陈会林君的示范楷模”,这自然是谦辞,但我作为在完博士论文写作、出版博士论文方面先行一步的师兄,他倒是经常与我交流一些情况,这里说三件事:

一、主题范围该如何限定?

江波的这本书是他博士论文改写的。承奉师命,我们前几届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大主题都是“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对于具体的“社会”,我选的是“地缘社会”,江波选的是“江湖社会”。这个大主题有这样一个问题:特定的社会组织,可以是解决纠纷的主体(纠纷解决者),比方说江湖社会可以参与所有民间社会纠纷甚至官方纠纷的解决,所谓“黑白两道”;也可以是被解决的对象(被解决者)——被解决的纠纷所在的社会,比方说江湖社会的纠纷,可以由自己解决,可以由宗族社会组织解决,也可以由官方解决(司法解决)。在我先行完成的论文《明清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①]中,“地缘社会”是作为解决纠纷的主体的,所谓“地缘社会解纷”是指乡里组织、保甲组织、同乡组织、乡约组织、乡村集会等“地缘社会组织”解决所遇到的所有社会纠纷。

就“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来说,“江湖社会”到底是应该作为“主体”,还是应该作为“对象”,开始江波有点拿不准,觉得无论选哪一种,面都很宽,论题难以集中不说,材料也不好找。对此,我们交流过多次,最后决定将两者结合,但要缩小范围,将具体主题定为:江湖社会作为主体解决自身内部发生的纠纷。

二、书的封面标题排版能不能改?

2007年和2009年我和导师范忠信教授在京两次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洽谈我的博士论文出版事宜,第一次拟在“中青年法学文库”中出版,第二次改为单独以“历史的法学文丛”名目出版。这套“文丛据我所知已出版五本,我的是第一本(《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以中国明清两代为中心》,江波的《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是第二本。在江波书出版之前,丛书名称、封面样式、出版价格等具体事宜均已谈定,且签有出版合同。

江波拿到书的清样之后,对封面非常不满意,因为最应该突出的“江湖社会”四字没有突出,不想突出的内容反而突出了。他问我能不能改?我说封面的编排设计,出版社曾与我和导师多次交流讨论过,最后由范老师修改后确定。现在如果仅是要求改动标题的排版样式,应该是可以的,我要江波尽快与出版社联系,具体说清要修改的要求和理由。但书出来后,发现并没有改,对此,想必江波抱憾“终生”。

 

三、正在出版的书稿能不能申报课题?

2009年江波在我办公室看到我正在申报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江波问我他能不能报?他这样问,是因为当时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采取“以奖代补”的资助办法,要求申报的成果必须是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公开出版的。江波当时的情况是:他想申报的成果书稿(即后来出版《近代中国城市江湖社会纠纷解决模式》)已送到出版社,现在申报时书是没有出版,但如果申报的项目审批下来,那时书肯定已出来了,这样就可能不合乎申报要求,所以他问能不能申报。我说你报吧,反正现在申报时书是没有出版的,至于到时能不能批准立项,那谁知道呢?我还说了其他应该申报的理由。江波回去后立马开始填写申报表,果然一报即中,公示的项目标题是:“汉口码头:一个近代中国城市的江湖社会与纠纷解决”。

 

以上是我与江波关于博士论文写作出版事宜进行的诸多交流中,印象特别深刻的三件事情。

江波书的“后记”最后一句话是:“一切从新开始,除了我的教研之‘业’”。江波在现世离开我们一年了,我相信,睿智而勤奋的江波,在“天堂”早已重新开始,我们祝他再无病痛、一切顺利!

 

(陈会林)

 



[]这篇博士论文后来改写后,分两本书出版:《地缘社会解纷机制研究——以中国明清两代为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传统社会的纠纷预防机制——以明清地缘社会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